News developments

拓联建材新闻动态

中国水泥路面修补材料高端品牌

28

2024-02

现代混凝土技术的主要特点

现代混凝土技术的三个主要特征:使用外加剂、较低的水胶比和使用矿物掺和料。(1)高效减水剂的出现改变了水泥本身的流变性能,可以大幅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在降低水泥用量的情况下可以不依靠水泥的品种而实现混凝土的改性。因此,外加剂已成为当代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2)由于矿物掺和料对混凝土强度的贡献显著依赖于水胶比,则当混凝土水胶比≥0.5 时,掺和料的作用不能得以发挥。因此除了不考虑耐久性的结构,常用的C30、C40混凝土水胶比一般都低于0.5。(3)基于现代工程施工的泵送工艺,因此需要现代混凝土具有较大的坍落度。而在较低水胶比条件下和较大坍落度需求下,导致现代混凝土具有较大的胶凝材料用量。(4)为了降低现代高强度水泥及其较大用量造成的混凝土内部较高温升,也由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矿物掺和料已逐渐成为现代混凝土必需的组分,而且有加大掺量的趋势,尤其是用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设计,矿物掺和料是必需的组分。

28

2024-02

混凝土早期抗裂性的影响是什么

在保持混凝土具有较高流动性的情况下,减水剂的使用大幅度降低了混凝土的水胶比,从而使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发挥矿物掺和料的作用。但较低的水胶比却带来了混凝土自收缩的增加,大大增加了混凝土早期开裂的风险,此为现代混凝土抗裂性差的另一原因。在制定JC/T 2234—2014《水泥早期抗裂性试验方法》标准时进行的不同用水量下的净浆抗裂性的试验结果。水泥净浆的用水量显著影响水泥的抗裂性,随着水灰比的降低,水泥的抗裂性呈线性降低。对不同水胶比的高强度混凝土的早期开裂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水胶比在0.30~0.40 之间时水胶比越低混凝土开裂趋势越大的结论。之所以混凝土的水胶比显著影响其抗裂性,原因是低水胶比增大了水泥浆体的自收缩。“在与外界无交换的情况下,水泥浆体试件内部含水率随水灰比的降低而下降。因无水分的补充,故随着水泥水化的进行,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会导致混凝土早期收缩大大增加(7 d龄期前);降低水泥浆体的水胶比除了增大浆体的自收缩外,还影响自收缩出现的时间:当水胶比低于0.30 时终凝后就开始产生自收缩。根据宫泽伸君等的试验结果,水灰比为0.4时,自收缩占总收缩的40%;水灰比为0.3时,自收缩占总收缩的50%;水灰比为0.17时,自收缩占总收缩的100%。另外,现代混凝土的低水胶比也是导致塑性开裂的主要原因。混凝土的塑性开裂是指在混凝土塑性阶段,在高温或风速较大的季节,大面积暴露的新鲜混凝土表面,在混凝土终凝之前产生收缩裂纹。塑性开裂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水蒸发速度大于混凝土表面的泌水速度。因此,要避免混凝土的塑性开裂,必须保证混凝土有一定的泌水率和泌水时间(即稳定时间)。在制定JC/T 2153—2012《水泥泌水性试验方法》标准时的试验结果,此结果表明,为降低塑性开裂风险,混凝土应具有一定时间的泌水和泌水量。即水灰比减小增大了塑性开裂的风险。而现代混凝土的低水胶比趋势则明显降低了混凝土的泌水或根本无水可泌,加剧了现代混凝土的塑性开裂。

21

2023-03

混凝土路面起砂修补方法

1)在起皮的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2)等路面破损严重后,把原路面打掉重新铺装;3)用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材料进行修补。抢修宝快速修补对以上三种常用修补方法优缺点分析:方法1:加铺沥青面成本适中,但粘结强度不足,遇到雨天在承受重压的情况下容易脱落方法。方法2:当未及时修补,造成更严重的破损时,对交通影响力也更大,且需要重新进行铺装,而重新铺装路面成本较高,等待通行的时间更长。方法3:用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材料进行修补,能够实现快速通行且施工工艺简单。

07

2023-03

混凝土路面起皮是什么原因

1、混凝土水灰比偏高:即拌合的混凝土水量大,导致混凝土表面泌水,降低混凝土表面强度,导致表面起皮。水泥强度越高,水灰比越小,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越高;反之,混凝土的强度越低。2、未按要求进行混凝土路面的养护:未能及时养护或养护不充分,暴晒或大风导致混凝土表面大量失水,表面得不到充分水化,导致强度较低,表面起皮。在高温或特别干燥的地区,以及强度等级C40以上的混凝土,养护尤为重要,洒水应及时,以表面不起皮为准,洒过一两次水后,方可进行浇水养护。3、原材料不合要求4、冬季冻损5、水泥地面在尚末达到足够的强度就上人走动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06

2023-03

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

一、收缩裂缝    裂缝成因:大多在干热或大风天气,混凝土本身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本身温度长时间过高,而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出现。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多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在结构件表面出现,形状很不规则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类似干燥的泥浆面。    预防措施:   1.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砂,减小空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度;    2.配制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吹袭和烈日曝晒;   3.在气温高,温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在炎热季节,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    4.混凝土养护可采用养护剂,或覆盖湿草袋,塑料布等方法,当表面发现微细裂缝时,应及时抹压,再覆盖养护;    5.使用符合要求的拌和水,尽可能使用洁净的河沙;    6.出现裂缝后,如混凝土仍保持塑性,可采取及时压抹一遍或重新振捣的办法来消除,再加强覆盖养护。如混凝土硬化,可向裂缝内装入干水泥粉,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进行处理。对于预制构件,也可在裂缝表面涂环氧胶泥或粘贴环氧玻璃布进行封闭处理,以防钢筋锈蚀。二、温度裂缝    裂缝成因: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温度裂缝通常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高温膨胀引起的一般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    预防措施:    1.合理选取原材料和配合比,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砂石含泥量控制在较低范围内,配合比设计优化,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    2.分层浇筑振捣密实或掺加抗裂防渗剂,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预留温度收缩缝;    3.混凝土浇筑后裸露的表面及时喷水养护,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为,冬期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同时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混凝土;    4.水泥应降低早期水化速率及水化热,具体为降低C3A,碱含量,控制水泥细度及颗粒级配,合理掺加混合材,降低出厂水泥温度,控制水泥稳定性,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5.温度裂缝对钢筋锈蚀,碳化,抗冻融,抗疲劳等方面有影响,故应采取措施治理。对表面裂缝,可采用涂两遍环氧胶或贴环氧玻璃布,以及抹,喷水泥砂浆等方法进行表面封闭处理,对有整体性防水,防渗要求的结构,应根据裂缝可灌程度,采用灌水泥浆或化学浆液方法进行裂缝修补,或者灌浆与表面封闭同时采用。